Search


[當搭公共交通工具成為一種對市民的懲罰]

不是戀殖,但深刻回憶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[當搭公共交通工具成為一種對市民的懲罰]

不是戀殖,但深刻回憶是,童年時經常跟父母在香港的郊野公園行山,在山野間遇過某位又是來行山的港督.這種記憶,刻在腦海裡,原來領導人可以做跟我們平民一樣的事.

不知道甚麼時候,官民距離如同鴻溝.有一些虛偽,令人髮指.

負責教育的官員,口口聲聲叫本地家長信任他們的政策,自己的子女呢,個個在英美升學.

負責運輸交通的管理高層們,不斷話香港公共交通幾世界第一,佢地個個出入是坐私家車.

我不禁想起民間特首周潤發,佢身家豐厚,住得好也擁有靚車,但仍會偶爾被市民發現一支公坐地鐵,和我們一齊逼.Walk the Talk. 多年前我訪問佢點解坐地鐵,佢還謙虛話:「貪方便,好過塞過海隧道三個鐘.」

周潤發當然有資格唔坐港鐵.在香港有能力養私家車,甚至請個私人司機,不是做錯事.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,負擔得起就可以,這是每個人的自由.但當管理香港交通事務的人都唔搭公共交通工具,就是問題.預備寫這篇文時,翻查資料,越看越怒不可遏.

相比的士、小巴、巴士,過去十年,只有港鐵系統的乘客人數大幅上升.而我因為經常長時間坐港鐵,可以好肯定說,同一時間,沒有看到港鐵的管理是以改善乘客搭乘經驗為其公司管治之本.

「無做好本業」體現在那些地方呢?搞地產啦,將僅有的月台空間賣哂廣告(上年九月佢夠膽死將灰黑色的尖沙嘴地鐵站月台變哂黃色,只是因為賣廣告,令人以為尖沙嘴是金鐘站).更不要提那些頻繁的故障,沙中線醜聞搞到通車大延誤.處理車廂擠逼無乜對策,只是請些part time月台助理來塞人入車廂.

童年我見證港鐵開通,甚有好感.九十年代尾讀碩士研究港鐵的形象,是摩登、便捷、安全.從何時開始,搭港鐵變成一種地獄式經驗?好像是這十年八載,內地遊客劇增當然是因素,但港鐵作為一間公司有無認真處理過?今次搞到要運輸署出手,令我諗起派四千蚊,最終竟是學生資助事務處啃.

為寫這篇文,我揭港鐵年報,見到管理層個個笑容滿面,匯報港鐵威水史:每周日乘客量突破570萬.究竟這是好事還是壞事?業績好原來是因為夠擠逼?會不會反轉咗件事來講?

我不禁問,在這份港鐵年報上笑得那麼開心的高層,有幾多個人是搭港鐵番工的?

於是,這十年來,民間有風氣是,搭公共交通工具,特別是搭港鐵成為一種對市民的懲罰.網上有一說法「我覺得男人到左三十歲仲要依賴交通工具好可憐」竟然惹來共鳴.

在講究環保的年代,搞好公共交通系統是一個文明城市的核心價值.當歐洲已經討論到踩單車番工,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,特別以港鐵來說,呈現一種服務質素倒退的情況.

這幾天,掙扎寫這篇文章時,我想的事很簡單.我身邊不少人因各種原因並沒有經常搭港鐵.有些人開私家車,有些人出入的士,有些人住得近上班的地方.

每日五百幾萬人次在港鐵裡受苦受難,原來並不一定是一種常識.就讓我把自身經驗寫出來,當作拋磚引玉.

https://news.mingpao.com/…/%E9%AC%B1%E5%92%97%E5%A5%BD%E8%8…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曾於北美洲留學主修電影和心理學,回港後於大學鑽研影星周潤發在港人心目中形象,之後成為記者遊走於報館和電視台,現於大學教新聞寫作,滿腦子是怪念頭,始終相信文字的魔力。
View all posts